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感覺:想勇敢踏出一步,卻被「萬一失敗怎麼辦?」的念頭給攔住?或許你渴望轉換職場跑道,卻怕被家人或朋友批評;也可能你想積極面對身體健康狀況,卻憂心「治療風險太高」。這些「要不要?」、「該不該?」的拉扯時刻,常常帶來深刻的不安與恐懼。我們渴望擺脫恐懼的束縛,卻往往發現:無論是自我安慰、外在輔導,甚至倚靠哲學或世俗宗教的教導,依舊無法讓我們的心真正得到釋放。
本文將帶你從文化、哲學、宗教的「無解」出發,並在翻閱聖經的同時,一步步看見:上帝自始至終都在尋找人,祂親自闖進人類最深的恐懼,最終透過耶穌基督帶給我們永遠的平安與自由。當你瞭解這條轉折的路徑,或許會驚喜地發現:恐懼雖然可怕,但「上帝與我們同在」的真理,才真正能翻轉人生。
一、如何擺脫恐懼?恐懼如何深度影響你的人生?
在醫院裡,大衛醫生親眼看過許多因恐懼而延誤治療的病例。明明有醫療手段能給予希望,卻因為「怕疼痛」、「怕副作用」或「怕被貼上標籤」而選擇逃避。最終,病情失控,甚至錯過黃金治療時機。這些真實故事讓我反思:恐懼不只讓人恐慌,還能癱瘓我們,使我們對應該做的決定裹足不前。
哈佛大學曾針對數千位長者進行調查,最常見的人生遺憾並不是「我做錯了什麼」,而是「我這輩子太害怕了,做得太少,錯過了很多機會」。
同樣地,《聖經》中的以色列人,也因恐懼而錯失上帝的應許之地。當探子看見迦南地的巨人,便把困難誇大,形容自己「如同蚱蜢」(參民數記 13:33),整個民族陷入集體恐慌,寧可退回曠野四十年,也不敢踏進豐盛之地。若細究根源,恐懼之所以如此強大,往往在於我們不相信自己能夠掌控未來,也不確信上帝真的掌權。

二、文化如何放大我們的恐懼?
仔細觀察當代社會就會發現,整個環境似乎不斷用「恐懼」作為主要驅動力。
- 教育與學業:從小灌輸「考不上好大學,你人生就毀了」的觀念,致使孩子不敢放鬆、不敢追尋興趣,唯恐被貼上「落後」「無能」等標籤。
- 職場與競爭:社會價值默認「不努力加班,你就會被淘汰」。於是很多人過度壓榨自己,假日也不敢休息,生怕被「更有衝勁」的人追上。
- 財務與經濟:關於退休金枯竭、房價飆漲、股市震盪等負面消息層出不窮,我們彷彿永遠處於缺乏與危機中,財務焦慮自然越滾越大。
- 健康與危機意識:新聞媒體充斥「某某知名運動員猝死」或「年輕人癌症末期」的報導,引發大家的恐慌:「那麼健康的人都出事了,我要怎麼活?」
在這種氛圍裡,恐懼不是被合理地面對與化解,反而被不斷放大、灌輸,讓我們不斷懷疑:「我會不會不夠好?我是不是要更加小心?要是我做錯了決定怎麼辦?」不管我們多努力,內心深處仍然被焦慮與擔憂主導。

三、為什麼哲學與宗教無法真正戰勝恐懼?
當我們感覺「文化恐懼」無法破解,就會把眼光轉向一些看似更高深的領域,希望能從「大智慧」中獲得解脫。但事實是:若這些「大智慧」仍舊是「人在找神」,那麼人的局限會讓最終的答案還是停留在不確定之中。
- 哲學:提供了思考架構、辯證能力。但哲學最終依賴人類理性,人的知識有限,當你真實面對疾病、死亡或人生極大的失敗時,純理性的思考未必能撫平心中的不安。
- 佛教:強調「看破」、「放下」、「捨棄執念」,這在某些層面或能減輕執著的煩惱,但若想徹底消除恐懼與罪疚感,就會陷入「修行到底夠不夠?」的自我懷疑。
- 儒家與道家:儒家雖注重倫理與社會和諧,但對人生終極問題(如死亡、永恆)無法給出確定答案;道家以「道」為宇宙法則,卻又說「道可道,非常道」,使人找不到絕對依靠,只能寄望自己去「悟」。
在這些系統中,我們不斷尋求更深奧的理論或更高明的修行,但最終依舊是人在摸索,在有限的認知與能力裡面掙扎。這樣的摸索,雖然可能帶來暫時的舒緩,卻難以提供真正、永恆且堅定的確信。

四、關鍵轉折:原來神一直在尋找我們!
當人們從文化到哲學、再到世俗宗教都找不到出路時,通常會陷入更深的絕望。然而,《聖經》揭示了一個驚人的事實:並不是我們要用盡方法去尋找神,而是神自始至終,都在主動尋找我們。這才是能真正破除恐懼的轉折點!我們可以從幾個經典場景看出這種「上帝親自來到人中間、用同在除去恐懼」的模式——
- 亞當與夏娃犯罪後,躲避神的面
他們因害怕與羞愧藏了起來,但上帝第一個動作竟是呼喚:「你在哪裡?」(創世記 3:9)。雖然人犯罪背離神,神卻親自進入他們的恐懼中,尋找並遮蓋他們的赤身羞恥,用皮衣給他們做衣服(創世記 3:21),表達了憐憫與恩典。 - 亞伯拉罕睡著,上帝自己走過立約的血路
亞伯拉罕擔心應許無法實現,詢問神:「我怎能知道必得這地為業呢?」(創世記 15:8)。上帝吩咐他預備獻祭動物,並以古代「劈開牲畜、雙方從血路中間走過」的方式來立約。但令人驚訝的是,亞伯拉罕竟在關鍵時刻沉沉睡去,只有神的烈火象徵親自走過那血路,承擔一切約的責任 (創世記 15:17)。這表明上帝主動擔保祂的應許,不是依靠亞伯拉罕的努力,而是神自己保證成就。 - 約書亞面對耶利哥城的懼怕時,上帝親自顯現
約書亞記第 5 章記載,約書亞獨自在耶利哥城邊思索攻城計畫,心裡忐忑不安。這時,一位「耶和華軍隊的元帥」站在他面前,宣告神已經掌權(約書亞記 5:13-14)。百姓最終只用繞城七天、吹角呼喊就取得勝利,不是因為他們多有戰略,而是相信那位真正的元帥——神自己,已經與他們同在。
從伊甸園到約書亞的故事都顯示著:上帝願意用「祂的同在」進入人最深層的恐懼中。這是關鍵的轉折:當人找不到答案時,神主動來尋找我們,為要除去我們心中的懼怕。

五、在耶穌基督裡,神最終極的同在成就了平安
這種「神與人同在」的應許,在耶穌基督身上達到最高峰——
- 道成肉身,進入歷史
《約翰福音》1 章 14 節說:「道成了肉身,住在我們中間。」神不再只是透過律法或先知遠遠呼喚,而是親自披上人的樣式,走入我們的痛苦、恐懼與有限之中。 - 客西馬尼園,親嘗恐懼
耶穌在被捕前夜裡,極度驚恐憂傷,甚至汗珠如大血點 (路加福音22:44)。這代表祂真實經歷了人類面對苦難與死亡的極大恐懼。 - 十字架上,被神離棄的孤獨
耶穌大聲呼喊:「我的神,我的神,為什麼離棄我?」(馬太福音27:46),祂在十字架上承擔人罪帶來的終極隔絕與黑暗,讓我們再也不用害怕「被神拋棄」的結局。 - 死裡復活,勝過死亡
耶穌復活後,向門徒宣告:「願你們平安!」(約翰福音20:19),並應許「我就常與你們同在,直到世界的末了」(馬太福音28:20)。若連死亡都已被祂征服,我們還有什麼可懼怕?
這個轉折遠超過任何哲學或道德體系:不是人努力到達神的標準,而是神主動下來,進入我們的恐懼、成為我們的盼望。從此之後,我們不再需要在無盡的「我要更勇敢,我要更努力」循環裡焦頭爛額,因為真正的大能來自「神已經為我們開路,並且一直與我們同在」。
六、【行動指南】擺脫恐懼的 3 個關鍵步驟

我們該如何用信心面對恐懼?米開朗基羅的《大衛像》,給了我們一個極為震撼的答案。
一般的藝術家若要雕刻戰士,會強調他的肌肉、武器、甚至是戰鬥的姿態,來表現他的強壯與勝利的決心。
但米開朗基羅沒有這樣做。他的大衛不是正在打仗的姿態,甚至手中的機弦與石頭都極為低調。
他唯一強調的,就是大衛的眼神——這是一種已經勝過巨人哥利亞的眼神。
還沒打,他就已經贏了。
為什麼?
✅ 大衛向後看:他記得自己曾在曠野牧羊時,如何靠著上帝的幫助擊退獅子與熊。
✅ 大衛向上看:他仰望的是萬軍之耶和華,而不是自己手中的機弦與石頭。
✅ 所以大衛能夠向前看:因為他知道,這場勝利已經是上帝的了!
這就是信心的關鍵:
信心不是「我能做什麼」,而是「我知道上帝已經掌權!」
因此,當下次恐懼臨到你時,可以嘗試以下三個步驟,幫助自己回到「神已經與我同在」的事實當中:
- 向後看:回顧上帝過去的恩典
想想過去多少次,你以為自己撐不下去了,卻在絕望邊緣看見轉機;或是經歷過身體、情感、家庭上的困境時,卻最終平安度過。那不是巧合,而是上帝的信實見證。 - 向上看:仰望基督的愛與復活大能
耶穌曾面對人世間最深的苦痛與恐懼,卻仍然宣告「你們可以放心,我已經勝了世界」(約翰福音16:33)。當你想到十字架,想起祂曾為你經歷孤獨、甚至死亡時,就能明白:再大的恐懼,也不能阻擋祂的愛與大能。 - 向前看:帶著信心跨出勇敢的一步
以色列人在上帝軍隊元帥的帶領下,繞耶利哥城七天,最後城牆倒塌,彰顯神的應許。我們同樣也需要踏出「相信的行動」:也許是敞開心與人分享、也許是接受合宜的治療、也許是改變生活方式……任何帶著「神同在」的選擇,都會使你更靠近豐盛之地。
七、恐懼不再束縛你,基督的同在帶來自由!
人生看似處處危機與挑戰,世界文化時常帶給我們各種恐嚇式的訊息;哲學、宗教與各種人本智慧,雖然能提供分析與指引,但最終難以消弭我們內在的深層恐懼。然而,從創世以來,上帝一直在尋找人,並且親自踏入我們的恐懼裡:祂在伊甸園呼喚亞當夏娃,也親自在血路中與亞伯拉罕立約,甚至在約書亞面臨耶利哥城時直接顯現,最終透過耶穌基督的道成肉身、十字架與復活,徹底粉碎了人類最終極的恐懼——死亡與永遠的隔絕。
「不要懼怕,也不要驚惶,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,耶和華—你的神必與你同在。」
這節經文(約書亞記 1:9)不只是一句口號,而是上帝的親身應許。當祂已經為你走過一切未知、擔當了一切痛苦,就沒有什麼值得你再害怕。真正的自由與喜樂,在於相信那位「已經尋到你、又與你同在」的神並未離棄你。
願你在面對任何困境或決定時,都能多想一步:「這條路上,我不是一個人。神已經在這裡等我,祂早就為我鋪好了道路。」 當你願意轉向祂,帶著信心前行,你會發現:恐懼的高牆並不可怕,因為那位「耶和華軍隊的元帥」已經用同在破除了障礙;你需要做的,是相信並邁步。

行動呼籲:讓我們彼此同行,脫離恐懼,邁向真自由!
- 回顧過往:試著寫下三次上帝在你人生中的恩典時刻,提醒自己「祂過去怎樣幫助我,今天仍一樣」。
- 仰望十字架:每天花幾分鐘默想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與十字架上所付出的愛,並向祂傾訴你此刻的害怕或壓力。
- 跨出行動:認真思考你現在面臨的挑戰是什麼——是健康問題?家庭衝突?工作選擇?請帶著「上帝同在」的確信踏出第一步。
若你想了解更多如何在基督裡跨越恐懼與不安,歡迎繼續關注「大衛醫生的診療室」,或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掙扎、問題、見證。我們一起在主裡彼此扶持、彼此禱告,從無解的困局進入到「神與我們同在」的自由國度。願神賜福你,使你從今以後不再被恐懼挾制,而是定睛在那位永不改變、永遠尋找你、陪伴你的主耶穌基督!
大衛醫生的診療室 | 以福音與基督為中心,為你帶來關於生活、信仰、健康、家庭、文化、神學、教牧等全方位的生命支持。
讓我們一起活得更自由、更健康,也更享受上帝的恩典與同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