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引言:當信仰與生活出現鴻溝
清教徒的敬虔與喜樂,能幫助我們跨越信仰與日常生活的鴻溝。你是否曾感到,在教會中敬拜上帝時充滿熱情,然而一回到現實世界,卻立刻被忙碌的工作、家庭壓力、無止盡的通知與焦慮吞噬?在教會裡,我們或許能全心敬拜上帝、感受福音的力量,但一回到現實世界——忙碌的工作、家庭的需求、無止盡的通知與壓力,卻立刻被各種瑣事所淹沒,漸漸失去那股來自神的喜樂與盼望。
在這個資訊爆炸、節奏飛快的世代,我們需要的不只是一次感性的靈修或短暫的聚會激勵,而是能將信仰深深紮根在日常生活的方向與方法。這也正是為什麼我們要一起來探討——「清教徒」。這群16至17世紀的基督徒雖然生活在幾百年前,卻彷彿能跨越時空,為現代基督徒的生命指明一條通往敬虔與喜樂的道路。透過他們的智慧與見證,我們不僅能看見如何在繁忙中保有屬靈的專注,也能學習在每一個層面裡——家庭、工作、甚至苦難中——都真實地活出福音的力量。

一、清教徒的敬虔與喜樂:昔日的先賢,今日的明燈
當我們提到「清教徒」(Puritans),常有人誤以為他們是苛刻或墨守成規的宗教狂熱者。然而,真實的清教徒形象卻是熱愛上帝話語、致力於將信仰落實在每日生活中的基督徒。他們所處的時代正值宗教改革的動盪時期,英國和歐洲的宗教政治局勢混亂,教會中仍殘留許多形式化、缺乏純正教義的作法。於是,他們決心要回歸聖經的核心,並讓福音實際滲透到家庭與社會。
清教徒最大的特質,就是強調「信仰必須與生活結合」。對他們而言,敬虔並非只在主日的崇拜裡,而是每天的操練;喜樂也不只是片刻的情感,而是植根於對上帝話語的順服與盼望。他們不僅研究神學,更積極地在個人靈修、家庭敬拜、工作倫理中實踐所學到的真理。

二、聖經是生活的燈塔:每時每刻活出真理
清教徒時期有一個關鍵事件——新約聖經被翻譯成英文,讓普通民眾能直接閱讀與默想神的話語。對清教徒而言,聖經就是最終的權威與標準。每一個決定、每一種價值觀,都必須回到聖經檢驗。這不只是一種頭腦上的認同,更是在日常中的具體操練。
清教徒牧師約翰·歐文曾強調:「聖經是神向人啟示祂愛與旨意的寶庫。」在每天的讀經、禱告、默想中,清教徒將聖經的真理化為心靈的力量,也讓它成為判斷是非的根據。正是因為如此,他們能在面對社會壓力、宗教迫害時依然堅定,因為他們相信:唯有聖經才能帶領我們看見真實的盼望。
對現代的我們而言,或許不是缺乏聖經的版本或資源,而是缺乏「按著經文去行」的勇氣與決心。清教徒的提醒是:別讓聖經成為只在星期天才翻開的書,而要讓它成為日常生活的「GPS」,指引我們如何看待家庭、工作、人際關係,甚至如何面對苦難。

三、家庭敬拜:屬靈操練從家開始
在現今社會裡,許多人把孩子的教育全然交給學校,或將屬靈成長的責任丟給教會。但清教徒的觀念恰恰相反——家庭才是最基礎、最真實的「小教會」。他們鼓勵父母每一天與家人一起讀經、禱告、唱詩,並討論如何將真理應用在日常瑣事中。
清教徒牧師理查德·巴克斯特曾說:「父母的首要任務是用神的話語餵養孩子的靈魂,讓他們學會敬畏神。」在這樣的教導下,清教徒家庭形成了一種深厚的敬虔文化:父母不只是提供物質與教育,更要扮演屬靈導師的角色。這種模式也使孩子從小就培養對上帝話語的親近感,一生走在真理的道路上。
反觀我們今天,是否也願意在家中開啟一段固定的「家庭敬拜時刻」?即使每天只有短短的十分鐘,我們依然能一起讀一段經文、簡單禱告或分享感恩事項,讓家庭成員在忙碌的節奏中,仍能緊緊連結在上帝的恩典裡。

四、工作也是敬拜:不只是賺錢,更是呼召
很多人對於工作,常抱著「賺錢糊口」或「追求成就」的心態;但對清教徒而言,工作本身就是一種敬拜與服事。他們認為,每個人都有上帝所賜的「呼召」(calling),無論是農夫、教師、商人或家庭主婦,都能在自己的崗位上榮耀上帝、祝福他人。
清教徒時常引用哥林多前書10:31:「所以,你們或吃或喝,無論做什麼,都要為榮耀神而行。」他們深信:只要是按著神的心意所做的工作,就能成為敬拜的一部分。在這樣的觀念下,清教徒對工作投入極大的熱情與專業精神,展現了誠實、勤奮與責任感。
現代許多信仰與職場分離的掙扎,其實可以藉由清教徒的工作觀得到啟發:工作並非只是「一份差事」,而是我們在世上活出上帝形象、影響社會、並經歷神同在的寶貴機會。當我們以「服事神與服事人」的態度來看待工作時,焦慮與壓力或許不會立刻消失,但我們會在其中找回意義與使命。

五、苦難並非絕望:試煉中的盼望與喜樂
或許最能體現清教徒靈性深度的,就是他們對苦難的態度。在動盪的時代裡,他們常遭遇宗教與政治的迫害,卻依然能保持信心與喜樂。清教徒相信,苦難並不是上帝的懲罰,而是祂愛與塑造的記號;正如《希伯來書》12:6所言:「因為主所愛的,他必管教。」
許多清教徒牧師在最黑暗的日子裡仍在講台上宣講:「苦難就像上帝的藥方,雖然苦澀,但能醫治靈魂。」透過苦難的熬煉,我們的罪與驕傲被剔除,對神的依靠更加深刻;也只有在經歷深谷時,才更能體會基督的同在與安慰。
對今天的我們而言,或許苦難來自工作壓力、疾病、家庭危機或環境動盪。但透過清教徒的見證,我們知道:苦難不一定要將我們推向絕望,也能把我們推向更深刻的信仰與盼望。當我們回到神的應許,堅持與祂同行,黑暗中也能看見屬天的亮光。

結論:在現代生活中,活出屬天的敬虔與喜樂
回顧清教徒的生命,從堅持以聖經為中心,到重視家庭敬拜,再到將工作視為敬拜、在苦難中依舊信靠上帝,他們每一個選擇都帶著濃厚的福音印記。他們不僅在神學上深耕,也勇敢地把真理活在日常,讓我們看見:信仰從來不應該只留在教堂裡,而是要融入每一個層面。
大衛醫生診療室的核心價值,就是期盼透過基督的福音,幫助每一位讀者在生活、信仰、健康、家庭、文化、神學、教牧各方面都能得著更新。我們需要清教徒,因為他們的生命見證能幫助我們找回最初的呼召:以福音為中心、以基督為生命的根基,在現今的世代活出真正的喜樂與盼望。
若你也渴望在生活中更深經歷神、享受祂的同在,不論是面臨職場的壓力、家庭的挑戰,或心靈的掙扎,都歡迎你繼續關注這個系列。讓我們一同從清教徒的智慧中汲取力量,活出「既敬虔又喜樂,既屬天又屬地」的生命,並在每一天都被神的恩典充滿,滿足於祂所賜的豐盛祝福。
呼召行動:
- 與家人每日讀一小段聖經,一起禱告分享。
- 在工作中,嘗試以「服事」的角度看待每個任務。
- 面對苦難時,記得回到神的應許,求祂帶領你看見盼望。
願我們都能在清教徒的見證中,看見屬靈生命的寶貴,並與基督更深連結,走向一條敬虔、喜樂、充滿榮耀的道路。下回見,讓我們繼續一同「尋訪古道」,在上帝恩典中不斷成長!